作者: | 傅大鹏等 |
语言: | 中文 |
出版年份: | 2020 |
下载链接: |
书籍均收集自互联网,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,请莫用于商业用途。谢谢合作。 |
《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》(GB/T 38540-2020)是中国于2020年3月6日发布,并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一项信息安全技术标准。该标准旨在规范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的应用,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,为信息安全领域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依据。
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电子文件在政务、商务和社会活动中的使用日益广泛。电子签章作为保障电子文件法律效力的关键技术,其安全性至关重要。《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》的制定,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,规范电子签章的密码技术,保障信息安全,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。
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的基本要求、数据结构和操作流程。它涵盖了电子签章的生成、验证、存储和管理等方面,确保电子签章在技术层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标准中明确指出,电子签章应基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(PKI),并采用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密码算法,如SM2和SM3等。
标准定义了电子签章的数据结构,包括电子签章信息(eSealInfo)、证书(cert)、签名算法标识(signAlgID)、签名值(signedValue)等。其中,电子签章信息进一步细分为头部信息、电子签章标识、属性信息、图片信息和扩展数据等。这些数据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电子签章的完整性和可验证性。
标准详细描述了电子签章的签名和验证过程。签名过程包括对电子签章信息的结构化处理、签名算法的选择以及签名值的生成。验证过程则需要对签名值进行解码,并验证其与电子签章信息的一致性。此外,标准还规定了时间戳的使用,以确保电子签章的时间有效性。
为了保障电子签章的安全性,标准提出了多项安全要求。例如,签名算法必须符合国家密码管理部门的规定,证书的颁发和管理需遵循严格的流程,电子签章的存储和传输需采取加密措施等。这些要求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为电子签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。
《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》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,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、电子合同、电子公文等领域。通过规范电子签章的技术实现,该标准为各类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提供了技术支撑,促进了数字化办公和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。
《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》(GB/T 38540-2020)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标准。它为电子签章的密码技术应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,确保了电子文件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信度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,该标准将在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安全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